今日天气: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通知公告:
长春老年大学招聘兼职专业教师(储备师资)公告
长春老年大学招聘班主任启事
首页 >> 文化广场>> 感动校园
老教授讲述国宝“毛公鼎”的风雨经历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4日 浏览人次:次
老教授讲述国宝“毛公鼎”的风雨经历
为提高篆刻班同学们对篆书艺术的鉴赏水平,史学家、考古学家史学谦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有关“毛公鼎”的发现、周转和回归的艰难风雨历程。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因作器人毛公而得名。此鼎由道光二十三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经古董商人以白银300两购得,后辗转落入古董商苏亿年之手。咸丰二年,北京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又从苏亿年之手购得,其病故后,后人卖出此鼎,归两江总督端方所有。民国期间端方后人因家道中落,将“毛公鼎”典押给天津俄国人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当时有爱国人士极力呼吁保护国宝,后“毛公鼎”辗转至当时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大收藏家、后来国学馆馆长叶恭绰手中,存入大陆银行。抗日战争爆发,差点被日本军方夺走,叶恭绰嘱咐其侄叶公超有朝一日将鼎献给国家,所幸叶公超拼死保护,誓不承认知道宝鼎下落。叶恭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日军。叶公超被释放后,于1941年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军攻占,叶家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带回上海。后来,“毛公鼎”被典押给银行,由巨贾陈永仁出资赎出。1946年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由于多位爱国志士的保护,才免遭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此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铭文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鼎身铭文的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这样介绍毛文:笔致谨严,字形整齐有致。相异于一般金文的豪放逸纵,结字略带长形,显得劲挺瘦削,全文布局气象温和,历来被视为周代篆文的正宗,金文的瑰宝。
史教授详细的讲解,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也为篆刻实践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篆刻班 崔玉和)
实用网站
吉林老龄网
济南老年大学
杭州老年大学
凤凰网
天天基金净值
千龙网
华夏经纬网
央视国际
中国新闻网
9991网址大全
人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土豆网
老年网站
济南老年教育杂志社
晚霞网
新天地
老小孩网站
中国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中国老年网
老龄网.
人过五十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龙江夕阳红
吉林省老干部大学
本地网站
吉林老龄网
长春党建
长春人才网
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
长视国际网
长春市人民政府
振兴东北网
吉林经济信息网
中国吉林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长春信息港
Copyright © 2006--2016 www.cclnd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长春老年大学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进行访问,以便达到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第 91350840 位访客
吉ICP备08101674号